機床集團創新發展:創中國數控齒輪機床新紀元
她比新中國的歷史還長,在半個多世紀里孕育了占中國市場三分之一的齒輪機床,被喻為中國齒輪機床的旗艦。她也曾跌進前所未有的低谷。工廠交不起水電氣費,職工領不到工資,處于停產崩潰的邊緣。她依靠自主創新,以名牌發展為契機邁過難關,如今又重新占據了中國齒輪機床制造業的鰲頭。她,就是中國齒輪機床的排頭兵--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機床集團”)。她的自主創新之路,讓人記憶猶新。2006年,她獲得“中國名牌”的殊榮,讓重機人振奮。這個有著七十年歷史的企業,無論是經營規模、產銷量,還是技術水平,多年來都穩坐全國同行業頭把交椅。機床集團以科技進步為龍頭,以自主創新為平臺,經過不斷探索、創新和拼搏,自1953年先后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滾齒機、第一臺剃齒機、第一臺插齒機起,成為中國制齒設備的發源地,成為國內最大的成套制齒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成為世界上齒輪加工機床產銷量最多的制造商,這幾個“最”引起了國內外業界的矚目。堅定信心 踏上品牌創新之路1998年,有著5000多名職工的機床集團的前身重慶機床廠(以下簡稱“重機”)僅生產機床104臺,銷售194臺,銷售收入4727萬元,虧損達3923萬元,陷入債臺高筑、瀕臨關門的絕境。“一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一個譽滿行業的品牌,難道搞不好!”重機人發出疑問。這個疑問強烈地刺激了重機人的自尊心,點燃了重機人二次創業的激情。針對機械式普通機床滯銷、用戶紛紛選購進口數控機床的局面,重機作出了“立足普通機床保飯碗,著眼數控機床創品牌”的經營策略,走上了“數控齒輪機床產業化”的振興之路。一場“扭虧脫困,重樹大旗,再創輝煌,持續發展”的奮進之歌隨之唱響。當重機確定以“國有體制,民營機制”的經營模式全面實施名牌興企戰略后,在齒輪機床這個舞臺上盡情演繹了從傳統到數控、從簡易到多功能、從低檔到高檔的成套自主開發與技術創新,開創了重塑輝煌的新局面。新的世紀,迎來新的希望。重機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艱難,但步履堅實。重機人深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奧妙所在,在強者林立的國際市場,只有創新才能領先。2001年,哈濱爾東安股份有限公司發動機擴建一期工程,需要23臺總價值2500萬元的高檔數控機床。聞聲而動,企業派出強大陣容,由廠長帶領一支競標團隊來到哈爾濱。當他們競標報名時,得知這次競標吸引了幾家國外頂尖品牌,人家交貨期短,技術含量高,對方認為國內企業沒有一家能夠達到要求。還有一天就要投標了,重機的廠長幾次要求面見東安公司負責人,都因對方太忙而沒有機會。第五次,終于在東安廠辦公室門口堵住東安的老總。“只能談5分鐘!”……“國有企業信譽難保證,質量難達標……”,對方毫不客氣地道出了自己的擔心,言外之意,競標沒有什么希望。為了競標成功,重機競標團隊一行立即購買了當時的“奢侈品”--筆記本電腦、投影機,精密細致地策劃起了競標方案。每一道具體工序,每一個生產流程,他們都細致入微地做著準備,并制作成幻燈片提供有力的佐證。他們要證明,重機能保證東安公司的一切訂貨要求,決不是敷衍塞責。多少天的冥思苦想,多少天的熬夜苦戰。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贏得了競標的成功。這一天,正好是西方的“平安夜”,23臺機床的全部訂單握在手里,他們喜不自勝--大伙兒在冰天雪地里拋衣甩帽,擊掌擁抱,這是新班子上任以來,第一次發自內心的歡呼,是迎接黎明前曙光的萬丈豪情……訂單來之不易啊!重振門庭,在此一舉。重機人不敢有懈怠,經過半年的拼搏奮戰,終于保質保量完成了這項任務。當滿載機床的車隊長途跋涉運抵東安廠門,東安公司的領導破天荒地出來迎接。之后,東安公司二期工程擴建,重機又成功獲得項目訂單。在東安的這兩輪大型招標項目中,重機以充分的實力和信譽成功奪得22臺六軸數控高速滾齒機和12臺三軸數控剃齒機的全部齒輪機床訂單,合同金額共計3800萬元。這成為我國齒輪加工機床行業迄今為止金額最大、數量最多、交貨期最短、技術含量最高的單筆數控制齒機床訂單。由于機床品質精良,服務周到快捷,受到用戶高度評價,開創了中國數控齒輪機床的新紀元。同時,也為中國裝備裝備中國,研究開發和生產銷售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樹立了榜樣。東安項目的兩次成功,奠定了重機在制齒機床行業不可動搖的排頭兵地位。其實,成績和輝煌來得十分不易。回想2001年,重機廠主要負責人和技術帶頭人第一次參加德國漢諾威國際機床展,看國外先進數控機床時如癡如醉,差一點被關在了展覽廳。但就是這種癡迷,為企業贏得了創新發展的原動力。使重機在2001年、2002年、2003年,成為了行業的標桿企業,成就了重機的再現輝煌。2005年底,齒輪機床產銷量首次沖過1000臺歷史大關的重慶機床廠擔負起振興重慶機床工具行業的重任,與重慶第二機床廠、重慶工具廠整合后,改制組建為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從車床、加工中心、專用機床、齒輪機床到復雜刀具系列成套技術解決方案的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床集,團的組建,使這個具有六十五年歷史的國有工廠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打破壟斷 致力于高端機床產業化,中國齒輪機床制造業的象征,這桿旗一直樹立在每一位重機人的心中。機床集團的發展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的拼搏,它還承擔著企業員工的生活、用戶的信任和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責任。2007年7月21日,是令人難忘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機床集團視察。總書記對機床集團的自主研發成果和在發展數控機床產業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機床集團提出了抓住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機遇,加快原始研發的步伐,加速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抓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期望。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為機床集團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總書記對干部員工的親切關懷,極大地鼓舞了重機員工創新發展的豪情壯志。機床集團在規劃未來五年發展時明確以齒輪機床產銷量全球第一的現有水平為起點,通過持續的創新,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到2015年,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在中國機床行業排名進入前5~8名;齒輪機床價值量在世界齒輪機床行業排名進入前3~5名。長期以來,齒輪機床領域的高端市場一直被美、德、日等國家的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占據。尤其是大型高檔齒輪機床,因其技術含量高,研發經費投入大,開發完善周期長,成為我國機床行業的軟肋。而國外巨頭企業的壟斷,不僅產品價格極其昂貴,使用維護成本也居高不下。近年來,隨著國內新能源設備、汽車工業及工程機械等行業的迅猛發展,國內市場對高速、精密大型數控齒輪機床需求大增。機床集團,作為世界齒輪機床產銷量最大的供應商,看準市場,開始向研發生產大型、精密、高檔數控齒輪機床進軍。機床集團的決策層表示,“這不僅是市場的需要,更是一個大型國有排頭兵企業應承擔起的責任。”經過兩年多的關鍵技術攻關,機床集團解決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題并加強了技術規范及技術標準的研究。005年8月,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Y3180CNC6大規格六軸四聯動數控滾齒機試制成功并銷往上海三菱電梯公司,經過一年多的試用,各項技術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機床的誕生打破了國外機床生產商對我國大規格、高檔滾齒機的壟斷,也正式拉開了機床集團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高檔數控齒輪機床的大幕。
在隨后的時間里捷報頻傳,多個規格的大型齒輪機床不斷推出。機床集團大型高檔數控齒輪機床開始步入產業化進程。
2007年3月,機床集團召開產品發展專題會,明確了研發最大加工直徑達到3.2米、加工模數達到30mm的大型高檔數控齒輪機床,并正式啟動了“大型數控齒輪機床產業化工程”。
同年4月,機床集團在“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展示了自主研發生產的、當時國內最大規格的高檔數控滾齒機Y31125CNC6,該機床加工齒輪最大直徑達到1.25米,最大模數達到16mm,精度可穩定達到國標6級。這為機床集團后續一系列大型機床的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結束了我國不能獨立自主生產加工齒輪直徑大于1米的高檔數控滾齒機的歷史。
2008年8月底,機床集團設立了以總經理為項目總負責人的大型數控齒輪機床產業化工程項目組織機構,再次將齒輪機床產品規格的開發目標從3.2米擴展到6.3米,并排出了各檔新產品研發時間表,正式挺進大型制齒機床業。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機床集團數控、高檔、大型齒輪機床的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09年,機床集團產品產值數控化率達到64.73%,比上年增加9個百分點;在齒輪機床生產同比下降18%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13.29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
2009年,機床集團代表重慶市獨擔兩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模塊化高速、精密、大型數控滾齒機”和“模塊化高速、精密數控回轉工作臺”。進入2010年,再次承擔了一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一項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項目。機床集團自此再次扛起打破國外壟斷、“中國裝備、裝備中國、服務世界”的大旗,肩負著更高的歷史使命不斷前行。
十年發展,自主技術創新,機床集團走出困境,邁向輝煌,占領著齒輪機床制造領域的制高點!
強化創新 提供成套解決方案
2008年1月8日,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由機床集團聯合重慶大學、重慶理工大學承擔的“數控高效制齒機床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6月,機床集團中標某知名汽車制造企業價值超過5000萬元的設備項目。這是機床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成套項目訂單,也是近年來中國汽車齒輪加工行業少有的大單。這是繼2009年8月機床集團簽訂深圳比亞迪項目價值約2800萬元的成套項目訂單后,第二次震驚業界,也是機床集團多年來堅持創新、技術能力厚積薄發的最好證明。
多年來,機床集團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一直站在國內齒輪機床的最前沿,實施大型數控齒輪機床產業化工程,實現了一個老國企的市場轉型。而力爭進入世界齒輪機床第一方陣的目標,使機床集團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力爭決勝于世界齒輪機床高端市場。
機床集團大型數控齒輪機床從零的突破到而今產業化的全面鋪開,多項創新圓了中國齒輪機床企業的大型數控之夢,但是沖進世界齒輪機床第一方陣,絕非一兩個產品系列的比拼,而是體現在綜合實力的較量。與提供單規格、單系列的產品相比,提供成套技術解決方案不但要求產品規格齊全,而且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整體技術實力、售后服務體系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更多的利潤。
“提供成套方案的難度更大,當然與單純賣設備相比,附加值會更高。”機床集團一位高層管理人員坦言。
可見,要決勝齒輪機床高端市場,提供成套解決方案是機床集團戰略布局的必爭之地。
2008年,機床集團接下了唐山愛信項目,為其提供6臺YS3120CNC6滾齒機、2臺YS3118CNC5滾齒機、9臺YT4232CNC4剃齒機。但唐山愛信齒輪生產組織方式是最典型的豐田制造模式,對設備在使用過程提出了許多特別的要求。如:滾齒機要減小占地面積、夾具刀具程序快換總時間要求5分鐘內完成、機床要對加工的零件品種進行初步識別等;對剃齒機要求的快換技術難度大,屬國內首創,且設備供貨時間僅為六個月左右。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機床集團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專家工作站,嚴格按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執行。經過六個月的技術攻關和項目實施,2009年3月,機床集團順利實現了產品交付,得到用戶高度認可。該項目的成功有效地打造了機床集團較高的創新應變能力、整體技術實力和制造工藝水平,產生了很強的示范和輻射效應。
2009年9月,機床集團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合作建立了重慶市首家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以借助“外腦”,為自主創新與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2010年,機床集團還建設了“高檔數控制齒機床工程研究中心”和“數控制齒機床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兩個省部級研發平臺,至此,機床集團已擁有五大省部級以上研發平臺。
十年小步快跑、平穩漸進式的發展,使機床集團有了很好的沉淀和堅實的基礎。歷經七代研發提升的蝸輪蝸桿技術裝備在自己的母機上,不斷提升滾齒加工效率。在圓柱齒輪加工領域,機床集團從滾齒機到復雜刀具,從對齒輪加工工藝的研究到對切削原理、甚至切削液和干式切削機理的研究,兼備齒輪加工所需的車削配套,已形成成套技術產業鏈。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在對機床集團的盛贊中形象地描繪出了其最大的特點:發揚精密制造優勢,強化創新科研,拓展齒輪成套技術與裝備產業鏈,奮力攻占國內外市場的制高點。
面對2010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用戶行業及機床工具行業走勢,針對機電集團制定的“321”戰略思路,機床集團提出了三大任務:繼續深化產品結構調整,上檔升級擴大經營規模;搞好機床工業園規劃、建設,延伸產業鏈;作為操作平臺,實施收購及承接海外企業的管理、運營。機床集團將在“優化配置資源,調整產品結構,深化轉型升級,提高經濟效益”的經營方針指引下,確保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力爭16億元目標。
九萬里風鵬正舉。今天的機床集團,正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當企業、產品、市場這3個齒輪和用戶需求很好地契合在一起,機床集團能走多快,誰都無法預料。
昨天,重機人在積極探索;今天,重機人在努力拼搏;明天,重機人將不斷創造機床集團新的輝煌。

提交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